山东酒文化源自哪里?为什么山东人特别注重酒场礼仪?

    分享到:
    点击次数:571 更新时间:2020年08月20日10:30:49 打印此页 关闭

    到过山东的南方小伙伴都知道,如果不在酒桌上喝醉过一次,山东人从心底是不会把你当成朋友的。只要喝一次酒,山东人基本就能认清你了。因此,和山东人成为朋友最简单、快捷的办法就是——搞懂山东的酒文化。

    那么,山东的酒文化源自哪里?为什么山东人特别注重酒场礼仪?其实,山东酒文化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:规矩。关于这两个字的源头最早可上溯至西周。

    先解释下“规矩”的含义,其可以概括为:

    1、入座有规矩。山东的酒桌分主陪、副陪;主宾、副宾;三陪、四陪;三宾、四宾等。一场酒局中,每个人依座次不同扮演不同的角色,各司其职,不能乱来。

    2、饮酒有规矩。主陪、副陪敬酒的杯数和顺序、祝酒辞的长短等全有一定之规。长辈跟晚辈怎么喝,晚辈向长辈怎么敬……这些都有讲究。

    很多外乡人在山东生活10多年,也无法适应这些酒文化。对此,有人认为山东的酒文化是落后、守旧的风俗。但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,山东酒文化是传统文化礼仪的一种代表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——

    入座有规矩,饮酒有规矩

    1、山东酒文化来源于尊天、敬地的祭祀礼仪。我国古代“祭必饮,饮必祭”,酒被认为通神、通灵。祭祀之礼也被称为“吉礼”,为六礼之尊。祭祀是国家最重要的仪式之一,祭祀中必须饮酒,为了表示足够的敬意,有时还会往酒里滴入自己的鲜血。

    《周礼》记载“凡祭祀,以法共五齐三酒,以实八尊。”这里说的是,只要祭祀,就要按常法供应五齐、三酒,盛满八个酒尊。“五齐”是指五种酒:泛齐;醴齐;盎齐;缇齐;沉齐。“三酒”是三种酒的名称:事酒;昔酒;清酒。

    尊天、敬地的祭祀礼仪始于夏商,定型于秦汉,兴盛于唐、宋、明、清。在各朝的祭祀之礼中,酒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周王还为此颁布《酒诰》,规定酒祭的礼仪。而且在秋收后,普通百姓也可参与到向天地、先祖进献礼酒的欢庆活动中。

    2、山东酒文化来源于举贤、荐能的“乡饮酒礼”。这种礼仪始于西周,是乡大夫宴请“乡学”人才的仪式,并以此向国家推荐贤能之士。此后,地方官吏均把“乡饮酒礼”作为任职期间最重要的事项。

    乡饮酒礼

    在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中均有对“乡饮酒礼”的说明。比如规定在礼仪中,60岁以上的人可以坐着,50岁的人要站着侍候老者;60岁的人吃3个菜,70岁的人吃4个菜,80岁的人吃5个菜,90岁的人吃6个菜。

    关于饮酒的程序则这样规定:进门后,主人与正宾行3次揖礼来到堂阶前;升阶前,主人与正宾再行3次礼;升堂后,主人要拜谢正宾光临;入席后,主人向正宾献酒,正宾回敬,主人先喝尽再劝主宾饮用。这个你推我让的过程非常复杂。

    对于正宾之外的人礼仪可减化,比如主人对“介”就减省许多。“介”是指主宾随从中专门在主人、主宾间传递信息的人。其他宾客在这个酒场上连座位也没有,只能在西阶上接受献酒,并在西阶上“跪祭、立饮”,喝完酒不用回敬主人就可走掉。

    山东酒文化源于传统礼仪文化

    3、山东酒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

    山东酒文化源于传统礼仪文化,同时是齐鲁文化的一部分。但是,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,并非一成不变。更重要的是,酒文化有时也会衍生出种种怪象,比如下面这个曾十分流行的酒场顺口溜:

    能喝一两喝二两,这个同志够豪爽;能喝二两喝六两,这个同志要培养;能喝半斤喝一斤,这个同志最贴心;能喝壹斤喝壹桶,下回提拔当副总……如此一来,酒的重要性倒超过了工作。所以酒文化也要去伪存真,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。我们提倡的是:

    只要感情有,喝啥都是酒;只要感情深,端起酒杯就开心;只要感情好,能喝多少算多少……

    上一条:盘点历史上的山东名酒 下一条:泰山酒文化:一曲现代版的“一览众山小”